- · 《中国光学》期刊栏目设[04/29]
- · 中国光学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中国光学》投稿方式[04/29]
- · 《中国光学》数据库收录[04/29]
果链光学厂商大迁徙:拼完运气拼耐力,江湖变(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总之,回头看这场后智能手机光学标的的大迁徙,让人不禁唏嘘,在这场战略定力与运气成分更多的竞赛中,光学领域已形成大洗牌。 从智能手机到VR再到
总之,回头看这场后智能手机光学标的的大迁徙,让人不禁唏嘘,在这场战略定力与运气成分更多的竞赛中,光学领域已形成大洗牌。
从智能手机到VR再到车载,光学厂商们在寻求新市场的路途中,考验的是战略眼光、选择时机及耐力,但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歌尔切入果链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光学第二曲线。比如,为主动式3D眼镜厂商提供光学代工方案,又为精密模具行业龙头台湾古崧精密提供镜头。
如果说前半段比赛中,运气成分占30%,那么下半场,起跑线已难改,一场耐力与实力的角逐赛即将开始。
直到今天,尽管歌尔的VR业务获得了可观的营收,但背后的心酸也是真的——干最累的话,拿很少的钱。
大立光本想稳坐高端局,干最少的活,赚最多的钱。
而这也正是公司战略选择的成本与代价——在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欧菲光等厂商纷纷发声布局VR产业,或者拿出数十亿的小成就时,歌尔VR产业已转化为第一大产业;而当前者纷纷高调宣布成为车载光学市场第一,ADAS市场龙头时,歌尔似乎也只能弱弱地表示一句“正在大力布局车载市场”。
也就是说,舜宇拿下了下半年苹果手机的订单大头,但是,舜宇的广角7P镜头ASP(平均销售价格),却比大立光足足低了15%~25%。
有多新呢?新到现在全球车载摄像头镜头市占率第一的舜宇光学进入车载领域纯属偶然。
老二联创电子进场,也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
而后来者们,迟迟入局,除了行业还没爆发,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歌尔全身心发力VR之时,他们选择了站队车载光学,一个体量更大、确定性更强的市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迁徙已经开始。
在打江山阶段,选定一个,就很难兼顾另一领域的发展了。
瑞声科技,受塑胶镜头及模组出货拉动,上半年光学业务营收同比+24.7%至18.5亿,但,价格战及存货减值下,二季度光学板块毛利润下降4.8%,也就是说,卖货更多了,赚钱更少了;
那么,光学厂商为何在AR/VR行业呈现如此大方差?
正如,舜宇进入车载的故事揭示的一个现实是——车载镜头和手机镜头有着天壤之别:智能手机要求的是低成本、快速迭代,而安装在车身四周,长期日晒风吹雨雪淋的车载镜头,则要求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正因如此,车载镜头厂商进入需要长达3~4年的车规认证,自然就易形成先发优势。
这种运气一是来自对手的“白给”。
扒开苹果和安卓系手机光学供货商名单,大立光都是当之无愧的首席供应商——2017年数据显示,大立光在苹果、安卓镜头中分别占据68%、42%的市场份额,这之后,历代iPhone主力机中,都少不了大立光的身影。
另一方面,投入产出差距巨大。比如,在和Meta的合作中,歌尔为Meta配备了3000人规模工程师,Meta方仅1000人,但从对设计价值的贡献而言,歌尔与Meta二八开,设计专利归Meta,歌尔仅有制造专利。
大立光尚且如此,“大陆光学厂商的希望”舜宇光学不得不加速内卷,比如,将价格打到极致低。
又比如,台湾光学双雄之一的玉晶光,尽管其近年也拿下索尼、脸书Oculus等VR设备镜头订单,但是,去年年底传出其拿下苹果AR/VR 订单后,才专门在厦门购地百亩扩产,同时,今年4月,其董事长陈天庆表态“预计三、五年后,非手机镜头(AR/VR及车载镜头等产品)的营收占比可以拉高至三至四成。”
而当上游手机厂商开始做VR产品时,光学供应链们自然而然就顺势迁移,而且不愁订单,比如玉晶光、立讯精密等,随着苹果MR产品的发布,将迎来一波确定的投资与收入。
结果自然是,产品不行——各项测试都不合格,镜头出现了破损、图像变模糊、表面出现腐蚀等问题,为了履行合约,舜宇集中力量,克服技术难题,甚至用“笨办法”来解决镜头的稳定性,即将好的镜头拆装三遍,只有连续三次检测都是好的镜头,才允许出货。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大运气——技术路径的选择。前文提到车载对于镜头的技术要求,而当时在手机市场打不过的联创电子,只能选择运动相机领域发展,多年为GoPro、大疆等公司供货,而巧的是,公司原有的运动相机高清广角镜头与车载主要用的是高清广角镜头,技术相仿,况且联创还在模造玻璃行业,一口气干到了全球老二;
文章来源:《中国光学》 网址: http://www.zggxzzs.cn/zonghexinwen/2022/0907/1291.html